“主席股票账户开户,罗帅他……最后还是没能挺过去。”1963年12月16日深夜,北京医院的走廊里,一位工作人员声音沉重地向毛主席汇报。
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开端。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们,在走过了战火纷飞的岁月后,终究要一个接一个地面对生命的终点。而罗荣桓元帅,这位一生紧随毛主席、被誉为“政治元帅”的儒将,成为了十大元帅中第一位离世的人。他年仅61岁,正是一个政治家最成熟的年纪。他的离去,让毛主席悲痛万分,写下了那首著名的《七律·吊罗荣桓同志》:“君今不幸离人世,国有疑难可问谁?”字里行间,满是痛失左膀右臂的惋惜。
罗荣桓元帅的一生,与“政工”二字密不可分。从秋收起义的三湾改编,到后来在红四军担任政治委员,他始终是军队政治工作的标杆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解放战争时期,他被派往东北,与林彪搭档,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的政治委员。一个主军,一个主政,这对搭档创造了东北战场的辉煌。谁也想不到,这个巧合,竟为日后元帅们的离去顺序,埋下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注脚。
罗荣桓元帅的逝世,拉开了将星陨落的序幕。六年之后,1969年,贺龙元帅也走了,享年73岁。贺老总两把菜刀闹革命的故事,我们这代人耳朵都听出茧子了。他是南昌起义的总指挥,红二方面军的旗帜,为人豪迈,江湖义气极重。他的离去,带着那个特殊年代的深刻烙印,是一场巨大的冤案。直到多年后,周总理亲自出席他的骨灰安放仪式,一连七个鞠躬,才算是为这位元勋的悲剧人生画上了一个迟来的句号。
而接下来的第三位,则以一种谁也想不到的方式,猝然离场。他就是林彪。1971年9月13日,一架三叉戟飞机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,终结了这位“常胜将军”的一生,年仅64岁。不得不说,这极具讽刺意味。林彪在十大元帅中名列第三,他逝世的顺序,恰好也是第三位。他是最年轻的元帅之一,却走得如此仓促而狼狈,也是唯一一位殒命异国他乡的元帅。他的功过是非,至今仍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,但他在军事上的才能,却无人可以否认。
林彪的离去,仿佛揭开了一个时代大悲剧的帷幕。仅仅四个月后,1972年初,陈毅元帅也因病逝世。陈老总是个乐天派,诗写得好,性格也豁达。他的追悼会,发生了一件让所有人意外的事。当时身体已经很不好的毛主席,突然决定亲自参加。他穿着睡衣,外面套着大衣就赶来了,握着陈毅夫人张茜的手,眼含热泪地说:“陈毅是个好同志啊。”从井冈山一路走来的老战友,一个个凋零,这对于晚年的毛主席来说,无疑是沉重的打击。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,第五位逝世的应该是朱老总或者其他年事已高的元帅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第五位是彭德怀元帅。自从1959年庐山会议后,彭老总就淡出了公众视野,回乡隐居。很多人以为他或许早已不在人世。但实际上,他又坚韧地生活了15年,直到1974年才与世长辞。他亲眼看到了林彪的结局,不知这位性格刚直的老帅,心中会作何感想。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,最终的结局,令人不胜唏嘘。
两年后的1976年,是一个让所有中国人都刻骨铭心的年份。这一年,我们失去了周总理,失去了朱老总,也失去了毛主席。7月,90岁高龄的朱德元帅与世长辞。作为元帅之首,“红军之父”,朱老总的一生就是一部人民军队的成长史。他的逝世,标志着“朱毛”这个时代的彻底终结。可以说,整个七十年代,是共和国第一代领导集体集中陨落的“失重年代”,天翻地覆,令人感慨。
当历史的车轮滚入八十年代,共和国也迎来了新的篇章。元帅们也进入了生命的最后阶段。1986年,刘伯承元帅和叶剑英元帅相继离世,前后仅隔了15天。刘伯承元帅是十大元帅里负伤最多的一位,一只眼睛在战场上永远失去了光明,但他却成为了最高寿的元帅,享年94岁,堪称奇迹。而叶帅,以其非凡的智慧和定力,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,被誉为“吕端大事不糊涂”。两位元帅在同一年同一个月离去,也算是一种冥冥之中的缘分。
时间来到九十年代,健在的元帅只剩下两位了。1990年,徐向前元帅病逝,享年89岁。徐帅在红军时期威名赫赫,但解放战争时期身体就一直不好,长期在后方养病。谁能想到,这位病弱的老帅,竟然也如此高寿。他曾是建国后的第一任总参谋长,也是最后一位担任国防部长的元帅。
最后一位,是元帅。1992年,他以93岁高龄辞世,十大元帅的时代自此完全落幕。有意思的是,我们再回头看。第一位逝世的罗荣桓元帅,是一位杰出的政工元帅;而最后一位逝世的聂荣臻元帅,早年同样以政治工作见长。更巧的是,他们都曾是林彪的搭档。罗荣桓在东北与林彪搭班子,而聂荣臻,在红军时期著名的115师,师长是林彪,政委正是聂荣臻。
一个开头,一个结尾,竟然都与林彪这位极富争议的元帅有过最紧密的“军政合作”关系。这或许只是历史的巧合,但却为这段沉重的历史,增添了一丝宿命般的色彩。十位元帅,一部共和国的缩影。他们的离去,不是简单的生命终点,而是一个个时代的落幕,留下无尽的话题,让后人品读与思索。
牛策略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